为什么市场时机选择不起作用: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上涨了14% 但仅8天的上涨就能解释大部分涨幅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14%,但仅8天的涨幅就能解释大部分涨幅。

如果你想简单地说明市场择时为什么不是一种有效的投资策略,看看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以来的数据就知道了。
DataTrek的尼古拉斯·科拉斯(Nicholas Colas)指出,今年上涨的天数只比下跌的天数多11天(113天上涨,102天下跌),而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迄今已上涨14%。
如何解释标准普尔指数上涨了14%,但上涨的天数和下跌的天数差不多?仅仅说“大盘股科技股出现了反弹”,并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情况。
科拉斯指出,有8天可以解释大部分涨幅,它们都与今年的重大新闻有关:大型科技公司、银行业危机、利率/美联储,以及避免经济衰退。
标准普尔500指数今年最大单日涨幅:
1月6日上涨2.3%(就业报告疲软);
4月27日上涨2.0% (META/Facebook股价因财报好于预期而上涨);
1月20日上涨1.9% (Netflix公布第四季度用户增长好于预期,科技股大涨);
11月2日上涨1.9%(美联储会议后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
5月5日上涨1.8%(苹果财报强劲,摩根大通上调银行股评级后银行股上涨);
3月16日上涨1.8%(大型银行财团在第一共和银行存款);
3月14日上涨1.6%(银行监管机构向SVB和Signature Bank提供存款担保);
3月3日上涨1.6%(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破4%)。
好消息是:这些大问题(大型科技股、利率、避免衰退)“现在仍然重要,最有可能成为美国股市进一步上涨的催化剂。”科拉斯说。
坏消息是:如果你在那8天里没有进入市场,你的回报率会差得多。
*为什么市场择时不起作用*
科拉斯阐释了一个股票研究人员几十年来都知道的问题:市场时机——你可以预测股价未来走向并据此采取行动的想法——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投资策略。
在这里,科拉斯的意思是,如果投资者没有在那最好的8天进入市场,回报将会非常不同。
这不仅适用于2023年,而且适用于每一年。
从理论上讲,在股价下跌时把钱投入市场,在股价上涨时卖出,在股价下跌时再次买入,如此循环往复,是持有股票的完美方式。
问题是,没有人一直能够确定市场的顶部和底部,而在最重要的日子里没有进入市场的成本对长期投资组合来说是毁灭性的。
在《闭嘴,继续说话: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生活和投资教训》一书中用了一章来解释为什么市场时机选择不起作用。
这里有一个50年来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假设例子。
假设1970年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投资了1000美元 (截至2019年8月):
一直持有的总回报为138908美元;
而若减去表现最好的一天后为124491美元;
若减去表现最好的5天后为90171美元;
若减去表现最好的15天后为52246美元;
若减去表现最好的25天后为32763美元。
这些都是惊人的数据。在过去的50年里,如果你少了一天——最好的一天——就意味着你少赚了14000多美元。这相当于少赚了10%的钱——因为一天没有进入市场。
错过了最好的15天,你的钱就少了35%。
你几乎可以用任何年份或任何时间段来展示这一点。当然,这也适用于相反的情况:在最糟糕的日子里不入市本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但没有人知道这些日子何时会到来。
为什么给市场时机选择这么难?因为你必须做对两次:你必须做对进去,做对出去。你能够同时做出两个决定并战胜市场的可能性很小。
这就是为什么指数化和跟随市场在过去50年里慢慢获得支持者的原因。投资的关键不在于市场时机,而在于持续的投资,以及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