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信证券  流动性  300750  600519  600030  散户交易者  散户

高盛、摩根大通和其他大银行持有的203万亿美元衍生品是否会引发“万物泡沫”?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花旗银行(Citibank)和高盛(Goldman Sachs)等主要银行持有的衍生品规模达203万亿美元,这引发了人们对这些头寸可能对全球经济构成潜在风险的担忧。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Currency)发布的第三季度《银行交易和衍生品活动季度报告》(Quarterly Report on Bank Trading and Derivatives Activities)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探讨。
 
高盛、摩根大通和其他大银行持有的203万亿美元衍生品是否会引发“万物泡沫”?
 
这一数字大约是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两倍,突显出这个市场的巨大。
 
摩根大通尤其以其庞大的衍生品风险敞口而闻名,其衍生品风险敞口约为58万亿美元。银行拥有的衍生品规模不断扩大,引发了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几个问题和担忧。
 
最近,这个15位数的数字在Reddit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散户投资者的猜测。但就在2023年3月9日,美国国会举行了一场关于管理全球大宗商品衍生品市场波动的听证会。
 
衍生品是一种从标的实体的表现中获得其价值的合约。该基础实体可以是资产、指数或利率。衍生品可以用来抵消未来的风险,也可以用作增加收益或损失的杠杆。
 
但持有这些衍生品的不太可能是银行。相反,许多大银行充当实体买卖衍生品的做市商。
 
尽管这些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有大量衍生品头寸,但名义价值只是整个衍生品市场的一小部分。这是因为每笔交易通常都有双方:做空和做多。由于各方都有看涨和看跌的头寸,衍生品市场的总规模不一定与风险相关。
 
例如,根据美联储的数据,自2012年开始追踪以来,对冲基金对金融衍生品的长期敞口总额基本保持不变。2017年至2018年期间出现了大幅飙升,但随着衍生品市场总规模的增加,名义价值慢慢接近0。对冲基金的长期敞口总额约为1万亿美元。
 
这些银行可能并不持有这些个人头寸中的大部分。他们是这些交易的做市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方之间的交易。这些交易方经常利用衍生品市场来管理风险,通过对冲押注或使用掉期来限制未来的风险敞口。
 
这并不是说衍生品市场没有很大的风险敞口。从所有指标来看,衍生品的使用都在增加。从2022年第一季度到2023年第三季度,衍生品的名义金额增加了约10万亿美元。如果一个实体对其风险管理不当,并过度暴露于衍生品,这些交易可能会带来风险。但《多德-弗兰克法案》(Dodd-Frank Act)等监管措施,以及美联储提出的更高资本金要求,经常被用来减轻此类风险。
 
一个更大的担忧是,衍生品市场缺乏报告和数据可用性。例如,国际清算银行最近的一篇文章强调了某些衍生品造成的数万亿美元的债务缺失。外汇掉期、远期和货币掉期产生的债务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大多数债务统计数据上。这类掉期是许多金融危机和金融体系冲击的根本共同点,导致实体倒闭或造成资金紧缩。据估计,这些表外债务在全球各种货币中达到了惊人的97万亿美元,而且还在快速增长。
 
缺乏对这些债务的报告,使得预测未来的衰退和制定监管衍生品的政策变得困难。
 
各大银行持有的衍生品高达203万亿美元,突显出复杂的金融格局,其中风险管理和市场投机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尽管银行往往扮演中介机构而非主要持有者的角色,但这些头寸的庞大规模引发了人们对系统性风险和市场稳定性的质疑。
 
监管框架和报告标准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充分捕捉衍生品市场的细微差别方面仍面临挑战。加强该行业的透明度和监督仍然至关重要,特别是考虑到越来越多的表外债务继续逃避传统的监督机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