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更大的威胁逼近 特朗普的关税协议并没有让日本汽车制造商松一口气
日本汽车制造商可能已经避开了美国的沉重关税,但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逐渐削弱其长期以来的全球优势,加上日本国内持续的结构性挑战,这一暂缓并没有带来多少安慰。
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日本产汽车进口关税从目前的25%降至15%。
然而,行业专家警告说,光明还没有到达隧道的尽头。
“与美国达成的贸易协议肯定是一种解脱,因为它提供了一些确定性,即美国对日本制造的汽车的关税不会上升到惩罚性水平。”穆迪分析公司(Moody 's Analytics)日本和前沿市场经济主管斯特凡·安格里克(Stefan Angrick)说。
“但我不太敢说这是好消息。美国15%的进口关税仍远高于日本的起点。15%的关税肯定比大多数人预期的要高。”
分析人士说,更大的挑战来自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的迅速崛起。中国曾经是日本品牌的重要增长市场,但如今已转变为一个主要竞争对手。
安格里克表示,日本生产商面临的一个关键挑战是来自中国日益激烈的竞争。他补充称,就在国内对日制汽车的需求开始减弱之际,中国对先进制造业的推动已将其转变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
iSeeCars执行分析师卡尔·布劳尔(Karl Brauer)也持同样观点。他指出,成本较低的中国汽车仍是日本汽车业和经济前景面临的“最大单一威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尤其是电动汽车。中国在关键零部件和电动汽车创新领域日益增强的主导地位,正日益挤压外国汽车制造商。
中国汽车制造商也在大举进军东南亚市场——该地区长期被丰田、本田和日产等日本品牌所主导——这使得日本汽车制造商要想保持其曾经不可动摇的全球市场份额,将面临一场艰苦的战斗。
根据普华永道(PwC)2025年的一份报告,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通常被称为东盟6国)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68.2%降至2024年的63.9%。
″(中国汽车)正在向日本公司曾经拥有强大立足点的市场扩张。泰国就是一个例子。”穆迪分析的专家表示。
除了东南亚,日本第二大汽车出口市场澳大利亚也受到了中国的竞争。
澳大利亚汽车经销商协会(Australian Automotive Dealer Association)最近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预测,中国有望在未来十年内超过其他国家,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
报告指出,到2035年,预计澳大利亚43%的进口汽车将在中国制造,高于2025年预计的17%。相比之下,日本的进口预计将从2025年的32%降至2035年的22%。
*国内挑战?*
除了外部竞争,日本汽车行业还面临着国内经济挑战,包括高通胀和消费支出疲软——与其它发达经济体类似。
布劳尔解释说,虽然丰田等大型汽车制造商继续在国内取得成功,但日产尤其容易受到中国汽车工业日益增长的威胁。
管理层先前的失误和计划中的工厂关闭,加剧了日产公司的困境。作为重组计划的一部分,日产计划在2027财年之前关闭17家工厂中的7家,并将全球员工人数减少约 15%。
穆迪的安格里克表示:“总的来说,日本汽车业的前景非常具有挑战性。”
Lightstream Research的创始人米奥·卡托(Mio Kato)指出,尽管丰田的全球规模和多元化的制造足迹使其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斯巴鲁(Subaru)和马自达(Mazda)等小型汽车制造商面临的压力更大。
卡托表示,虽然斯巴鲁和马自达确实面临“明显更高的负担”,但它们与丰田的紧密联系确实具有优势。
例如,马自达(Mazada)与丰田(Toyota)拥有一家合资工厂,而斯巴鲁(Subaru)正与丰田合作生产一款共同开发的电动汽车,计划于2026年首次亮相。
从长远来看,卡托认为这些合作关系可能会加深,有可能导致丰田旗下更正式的整合。
“我预计短期内不会发生(整合)。然而,当你开始展望这个十年结束的时候,这肯定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过,分析人士承认,特朗普最终确定的关税税率至少带来了一个好处:一定程度的可预测性。
专家们表示,虽然现在全面推断美日新贸易协定的长期影响还为时过早,但确定关税协议将使日本汽车制造商了解未来的定价和成本结构。
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其他汽车制造商将面临何种关税税率。
“我认为目前对日本的绝对情况了解得相对较好,但就其竞争力如何转变而言,相对于在韩国生产并出口或从墨西哥和加拿大出口的汽车,这仍可能影响日本汽车公司的获利前景。”卡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