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达数年的熊市低迷可能已经成为过去式
或许没有哪个术语能像“熊市”一样让投资者感到恐惧。
这个词让人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及1929年大萧条前夕的崩盘。在所有这些案例中,财富在数月内蒸发,多年都无法恢复。
但如今,对于熊市(即跌幅至少达到20%),真的还有那么多可恐惧的吗?当然,没人喜欢市场大幅回调,但如果你持续持仓,有证据表明熊市可能没那么可怕——而且那种漫长、持续数年的市场低迷可能已成为过去式。
管理着153亿美元资产并提供咨询服务的哈弗福德信托公司(Haverford Trust)投资策略主管兼董事汉克·史密斯(Hank Smith)如是认为。
在最近接受采访时,史密斯阐述了未来熊市可能更短暂的主要原因:市场上股票的供给与需求存在显著失衡。
他说,几十年前,美国公开上市的公司数量超过7000家,而现在不足4000家。
相对于美国人口,这一数字也在减少。如今,每百万人口对应的上市公司约为13家,而1996年为30家。
与此同时,他表示,场外有创纪录的现金——货币市场基金中高达7万亿美元。
此外,股票回购总体呈上升趋势,减少了可供投资者购买的股票供给。今年第一季度,股票回购规模达553亿美元。相比之下,2019年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128亿美元,2000年第一季度为79亿美元。
当可供交易的股票减少时,价格往往更容易波动。
“许多公司的流通股数量确实有所减少。”史密斯说,“我认为这是熊市过后不需要两到三年时间才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补充道:“这确实是供需关系的结果。我认为事情没那么复杂。”
贝莱德(BlackRock)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资官里克·里德(Rick Rieder)上周表示,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投资环境”,部分原因就在于这种动态。
“股市的技术面非常疯狂。”里德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供需关系相当反常。”
F/M Investments首席投资官亚历克斯·莫里斯(Alex Morris)最近也讨论了供需动态。他表示,尽管股市面临诸多风险——包括关税的影响和高估值——但投资者对股票的旺盛需求可能意味着市场将继续走高。
“有大量资金在流动,它们需要找到去处。”他说,“这些资金将流入股市。”
史密斯说,虽然样本量不大,但有一些证据支持他的理论:2020年和2022年的市场崩盘,当时市场分别下跌了35%和25%。在这两起案例中,市场都在一年或更短时间内重新创下历史新高。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2020年史无前例的财政和货币支持,以及2022年底OpenAI推出的ChatGPT聊天机器人。
“这与一两代人之前的熊市不同,那时有时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回到历史高点。”史密斯说,“这些熊市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非常迅速、强劲的牛市行情。”